課程目標 |
課程宗旨
・身心健康成長,從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尊重法治和守法精神並為共同福祉作出貢獻;
・認識國家的歷史、地理、中華文化及現代發展,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和對國家的歸屬感,並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
・關注本地、國家及世界發展及彼此的連繫;
・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關心及愛護環境,實踐綠色生活。
學習目標
・ 知識和理解方面
・ 技能方面
・ 價值觀和態度方面
原則
・ 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向
・ 進一步加強人文素養的發展
・ 適時重新整合現行小學常識科課程
課程理念
・ 立德樹人
・ 探究學習
・ 連繫生活
|
|
學與教特色 |
|
課題編排與建議課時分配
小學人文科課程涵蓋六個學習範疇,每個範疇有不同的學習主題,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能力、興趣、需要和前備知識等,以螺旋式分佈在小學的六個年級。學校應按照本課程的學習主題與建議課時分配在各級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年級 |
課節* (不少於80%) |
彈性課節* (不多於20%) |
總課節 (100%) |
小一至小二各級每年節數 |
51節 (約30小時) |
建議每週2節 (如每課節以35分鐘計算) |
13節 (約7小時) |
64節 (約37小時) |
小三至小六各級每年節數 |
77節 (約45小時) |
建議每週2至3節 (如每課節以35分鐘計算) |
19節 (約11小時) |
96節 (約56小時) |
*建議學校靈活善用學時,整體規劃人文科課堂內外的學習,「人文科學時」的計算可包括小學人文科課堂學習及包含人文元素的跨課程學習活動、學習經歷、延展學習。概括而言,小學人文科的課程規劃佔總課時不少於7%。
課程架構
範疇一 |
「健康與生活」 |
範疇二 |
「環境與生活」 |
範疇三 |
「理財與經濟」 |
範疇四 |
「社會與公民」 |
範疇五 |
「國家與我」 |
範疇六 |
「世界與我」 |
教育局提議 小學人文科課程推行 |
年度 |
2023 - 2024 |
2024 - 2025 |
2025 - 2026 |
2026 - 2027 |
2027 - 2028 |
年級 |
公佈課程框架 |
學校可試行新課程的內容 |
P.1 P.4 |
P.1 P.2 P.4 P.5 |
P.1 P.2 P.3 P.4 P.5 P.6 |
校本小學人文科課程推行 |
年度 |
2023 - 2024 |
2024 - 2025 |
2025 - 2026 |
2026 - 2027 |
2027 - 2028 |
年級 |
/ |
P.1 P.2 P.3 4-6常 |
P.1 P.2 P.3 P.4 5-6常 |
P.1 P.2 P.4 P.5 6常 |
P.1 P.2 P.3 P.4 P.5 P.6 |
一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範疇五 |
範疇六 |
1 |
1 |
我上小學了 |
|
✔ |
|
|
|
|
校園遊記 |
|
✔ |
|
|
|
|
2 |
學校大家庭 |
✔ |
|
|
|
|
|
愉快的校園生活 |
✔ |
|
|
|
|
|
遵守校規 |
|
✔ |
|
|
|
|
3 |
1 |
溫暖的家 |
✔ |
|
|
|
|
|
親戚常來往 |
✔ |
|
|
|
|
|
2 |
齊賀新年 |
|
|
|
|
✔ |
|
快樂過節 |
|
✔ |
|
|
|
|
二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範疇五 |
範疇六 |
1 |
2 |
運動與我 |
✔ |
|
|
|
|
|
運動安全 |
✔ |
|
|
|
|
|
2 |
2 |
餘睱活動多姿彩 |
✔ |
|
|
|
|
|
編排每天的生活 |
✔ |
|
|
|
|
|
3 |
1 |
認識社區環境 |
|
|
|
✔ |
|
|
社區遊蹤 |
|
|
|
✔ |
|
|
社區有心人 |
|
|
|
✔ |
|
|
2 |
到郊野公園去 |
|
✔ |
|
|
|
|
美麗的海灘 |
|
✔ |
|
|
|
|
4 |
1 |
中國先民的故事 |
|
|
|
|
✔ |
|
中國重要的歷史 |
|
|
|
|
✔ |
|
三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範疇五 |
範疇六 |
1 |
2 |
我的情緒 |
✔ |
|
|
|
|
|
我的好朋友 |
✔ |
|
|
|
|
|
4 |
1 |
購物要精明 |
|
|
✔ |
|
|
|
交通真方便 |
|
✔ |
|
|
|
|
2 |
香港樂悠遊 |
|
✔ |
|
|
|
|
中國萬里行 |
|
|
|
|
✔ |
|
環遊大世界 |
|
|
|
|
|
✔ |
5 |
1 |
住在香港 |
|
|
|
✔ |
|
|
居住好環境 |
|
|
|
✔ |
|
|
6 |
1 |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 |
|
|
|
✔ |
|
|
自由與守規 |
|
|
|
✔ |
|
|
2 |
和諧共處 |
|
|
|
|
|
✔ |
文化交融 |
|
|
|
|
|
✔ |
四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範疇五 |
範疇六 |
1 |
2 |
中國傳統文化 |
|
|
|
|
✔ |
|
世界各地傳統文化 |
|
|
|
|
|
✔ |
3 |
1 |
資訊科技的應用 |
✔ |
|
|
|
|
|
資訊科技與溝通 |
✔ |
|
|
|
|
|
2 |
認清傳媒 |
|
|
✔ |
|
|
|
廣告的魔力 |
|
|
✔ |
|
|
|
5 |
1 |
小小考察隊 |
|
✔ |
|
|
|
|
漫遊香港 |
|
✔ |
|
|
|
|
6 |
1 |
古時的香港 |
|
|
|
✔ |
|
|
香港開埠後 |
|
|
|
✔ |
|
|
2 |
戰後的香港 |
|
|
|
✔ |
|
|
今日香港社會 |
|
|
|
✔ |
|
|
五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範疇五 |
範疇六 |
1 |
2 |
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
✔ |
|
|
|
|
|
青春期的心理變化 |
✔ |
|
|
|
|
|
3 |
1 |
香港經濟的足跡 |
|
|
✔ |
|
|
|
香港主要的經濟活動 |
|
|
✔ |
|
|
|
2 |
政府的理財方法 |
|
|
✔ |
|
|
|
個人理財 |
|
|
✔ |
|
|
|
4 |
2 |
拒絕吸煙 |
✔ |
|
|
|
|
|
不要喝酒 |
✔ |
|
|
|
|
|
遠離毒品 |
✔ |
|
|
|
|
|
5 |
1 |
中國的地理 |
|
|
|
|
✔ |
|
中國的氣候 |
|
|
|
|
✔ |
|
2 |
漢、唐大事記 |
|
|
|
|
✔ |
|
宋、元、明放大鏡 |
|
|
|
|
✔ |
|
六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範疇五 |
範疇六 |
1 |
2 |
兩性關係 |
✔ |
|
|
|
|
|
處理情緒和壓力 |
✔ |
|
|
|
|
|
活出彩虹 |
✔ |
|
|
|
|
|
3 |
1 |
最後的皇朝 |
|
|
|
|
✔ |
|
內外交困的時期 |
|
|
|
|
✔ |
|
2 |
改革開放前後 |
|
|
|
|
✔ |
|
中國近年的發展 |
|
|
|
|
✔ |
|
4 |
1 |
一國兩制 |
|
|
|
✔ |
|
|
《基本法》與生活 |
|
|
|
✔ |
|
|
2 |
特區的組成與運作 |
|
|
|
✔ |
|
|
關心社會 |
|
✔ |
|
|
|
|
6 |
1 |
世界人口問題 |
|
|
|
|
|
✔ |
貧窮問題 |
|
|
|
|
|
✔ |
|
|
課程重整和增潤 |
・加強國民教育:增潤中華文化、國家歷史、國家地理及國家發展元素,從小培養學生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加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及建立國民身份認同,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持續推動價值觀教育:於每個年級的學習主題融入相關的價值觀和態度,同時保留及優化有關性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可持續發展教育等學習元素,並增潤理財教育相關內容,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達致全人發展;以及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課程內容著重不同年級之間的銜接,主題以螺旋式設計,按年級的遞進編排生活化的學習主題,逐漸深化學習內容,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能力、興趣和需要,以銜接初中和高中人文科目的學習。
人文科書本範疇:
範疇一 |
「健康與生活」 |
範疇二 |
「環境與生活」 |
範疇三 |
「理財與經濟」 |
範疇四 |
「社會與公民」 |
範疇五 |
「國家與我」 |
範疇六 |
「世界與我」 |
年級 |
學期 |
人文科 |
加入範疇 |
科學科 |
加入範疇 |
小一(共四冊) |
上 |
第1冊(5課) |
三、四 五、六 |
第2冊(6課) |
二、三 四 |
下 |
第3冊(4課) |
第4冊(6課) |
|
小二(共四冊) |
上 |
第1冊(2課) |
三、六 二 |
第1冊(4課) |
二、三 |
第2冊(2課) |
第2冊(4課) |
下 |
第3冊(5課) |
第4冊(2課) |
第4冊(2課) |
|
|
小三(共六冊) |
上 |
第1冊(2課) |
一、二 三、五 |
第1冊(2課) |
三、四 |
第4冊(5課) |
第2冊(4課) |
|
第3冊(4課) |
下 |
第5冊(2課) |
第5冊(2課) |
第6冊(4課) |
|
|
小四(共六冊) |
上 |
第1冊(2課) |
一、二 三 五、六 |
第1冊(2課) |
四 |
第3冊(4課) |
第2冊(4課) |
下 |
第5冊(2課) |
第4冊(4課) |
第6冊(4課) |
第5冊(2課) |
|
小五(共六冊) |
上 |
第1冊(2課) |
二、四 六 |
第1冊(2課) |
四 |
第3冊(4課) |
第2冊(4課) |
下 |
第4冊(3課) |
第4冊(2課) |
第5冊(4課) |
第6冊(5課) |
|
小六(共六冊) |
上 |
第1冊(3課) |
二、三 六 |
第1冊(2課) |
三 |
第3冊(4課) |
第2冊(5課) |
下 |
第4冊(4課) |
第5冊(4課) |
第6冊(2課) |
第6冊(2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