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
開設小學科學科的緣由
・配合國家「科教興國」的方向,從小啟迪學生的創意和科學潛能
・培養科學素養,深化STEAM教育
・完善中小學階段科學教育的銜接,配合整體小學教育發展
課程理念
・探新求知
・樂學活用
・創造未來
課程宗旨
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的宗旨是讓學生︰
・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發展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基本科學知識、科學過程技能及共通能力
・發展綜合和應用科學和相關範疇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初步認識科學本質
・運用基本的科學語言來溝通與科學相關的意念
・基於數據、邏輯,對探究的問題作出合理分析和推理,並提出個人的見解
・初步發展工程思維和實踐能力
・認識科學對社會、倫理、環境和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並培養負責任的公民態度,致力促進個人和社區健康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科學的終身學習者,以促進個人發展
・為在中學階段持續深化科學學習,以及將來投身科學事業作準備
|
|
學與教特色 |
|
課程設計原則
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根據現行《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並參照《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等課程文件,訂立以下課程設計原則︰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連繫學生日常生活經驗
・結合課堂內外的學習經歷
・強調「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清晰指出學生於小學階段所需掌握的科學學習內容,以銜接初中階段的科學學習
・提供具體的科學學與教活動建議,包括科學探究、工程與設計等活動
・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課程編排與建議課時分配
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涵蓋四個範疇,共有15個主題,當中包括39個不同的課題,因應學生的年齡、能力水平、學習興趣、前備知識等,以螺旋式分布在小學的六個年級。學校應按照本課程的課題編排與建議課時分配在各級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建議課時:
・小學科學課程佔整體小學課程總課時的百分比不少於 7%。
・本科四個範疇的課時,共佔 90%課時;其餘10%則為彈性課時。
小一至小二︰每年不少於64節以每周2節、每節35分鐘的課堂計算,即每年不少於37小時
小三至小六︰每年不少於96節以每周3節、每節35分鐘的課堂計算,即每年不少於56小時
各範疇所佔的節數:
年級 |
範疇 |
彈性課節 (~10%) |
總課節 (100%) |
生命與環境 (~30%) |
物質、能量和變化 (~30%) |
地球與太空 (~15%) |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15%) |
小一至小二 每年節數 |
18節 |
18節 |
10節 |
10節 |
8節 |
64節 |
小三至小六 每年節數 |
28節 |
28節 |
14節 |
14節 |
12節 |
96節 |
課程結構
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的架構由三個互有關聯的部分組成,包括學習目標、課程重點及課程的必須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知識和理解
・技能和過程
・價值觀和態度
教育局提議 小學科學科課程推行 |
年度 |
2023 - 2024 |
2024 - 2025 |
2025 - 2026 |
2026 - 2027 |
2027 - 2028 |
年級 |
公佈課程框架 |
學校可試行新課程的內容 |
P.1 P.4 |
P.1 P.2 P.4 P.5 |
P.1 P.2 P.3 P.4 P.5 P.6 |
校本小學科學科課程推行 |
年度 |
2023 - 2024 |
2024 - 2025 |
2025 - 2026 |
2026 - 2027 |
2027 - 2028 |
年級 |
/ |
P.1 P.2 P.3 |
P.1 P.2 P.3 P.4 |
P.1 P.2 P.4 P.5 |
P.1 P.2 P.3 P.4 P.5 P.6 |
課程的必須學習內容
範疇一 |
「生命與環境」 |
範疇二 |
「物質、能量和變化」 |
範疇三 |
「地球與太空」 |
範疇四 |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
一年級科學科結構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2 |
1 |
奇妙的感覺 |
✔ |
|
|
|
良好的姿勢 |
✔ |
|
|
|
衛生好習慣 |
✔ |
|
|
|
2 |
我改變了 |
✔ |
|
|
|
幫助成長好習慣 |
✔ |
|
|
|
我和他 |
✔ |
|
|
|
4 |
1 |
家中的物料和能源 |
|
✔ |
|
|
家居整潔和衛生 |
✔ |
|
|
|
家居安全 |
✔ |
|
|
|
2 |
到公園探索 |
|
|
✔ |
|
公園裏的動物 |
✔ |
|
|
|
公園裏的植物 |
✔ |
|
|
|
範疇一 |
「生命與環境」 |
範疇二 |
「物質、能量和變化」 |
範疇三 |
「地球與太空」 |
範疇四 |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
二年級科學科結構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1 |
1 |
有益的食物 |
✔ |
|
|
|
飲食衛生 |
✔ |
|
|
|
3 |
跟動物做朋友 |
✔ |
|
|
|
齊來做種植物 |
✔ |
|
|
|
2 |
1 |
白天與黑夜 |
|
|
✔ |
|
太陽、月亮和星星 |
|
|
✔ |
|
3 |
玩具知多少 |
|
✔ |
|
|
自製玩具 |
|
|
|
✔ |
4 |
2 |
四大發明 |
|
|
|
✔ |
古時中國發明家的故事 |
|
|
|
✔ |
三年級科學科結構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1 |
1 |
藥到病除 |
✔ |
|
|
|
遠離煙酒和毒品 |
✔ |
|
|
|
2 |
1 |
香港的動物 |
✔ |
|
|
|
動物與生活 |
✔ |
|
|
|
2 |
香港的植物 |
✔ |
|
|
|
植物與生活 |
✔ |
|
|
|
3 |
1 |
熱和溫度的量度 |
|
✔ |
|
|
熱的傳遞和冷縮熱脹 |
|
✔ |
|
|
2 |
天氣與我 |
|
|
✔ |
|
四季的變化 |
|
|
✔ |
|
5 |
2 |
節約能源 |
|
✔ |
|
|
減少廢物 |
|
✔ |
|
|
四年級人文科課程範疇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1 |
1 |
發現地球 |
|
|
|
✔ |
多變的地球 |
|
|
✔ |
|
2 |
1 |
水的探究 |
|
✔ |
|
|
潔淨的水 |
|
✔ |
|
|
2 |
空氣的探究 |
|
✔ |
|
|
空氣與生命 |
✔ |
|
|
|
4 |
1 |
有「營」食物 |
✔ |
|
|
|
飲食陷阱 |
✔ |
|
|
|
2 |
防治傳染病 |
✔ |
|
|
|
現代都市病 |
✔ |
|
|
|
5 |
2 |
天氣變變變 |
|
|
✔ |
|
香港的氣候 |
|
|
✔ |
|
五年級科學科結構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1 |
1 |
植物的繁殖 |
✔ |
|
|
|
動物的繁殖 |
✔ |
|
|
|
2 |
1 |
光的特性 |
|
✔ |
|
|
聲音的傳播 |
|
✔ |
|
|
2 |
閉合電路 |
|
✔ |
|
|
電與生活 |
|
✔ |
|
|
4 |
1 |
神經系統 |
✔ |
|
|
|
泌尿系統 |
✔ |
|
|
|
6 |
1 |
轉動的地球 |
|
|
✔ |
|
月球的祕密 |
|
|
✔ |
|
飛越太陽系 |
|
|
✔ |
|
2 |
太空探測 |
|
|
|
✔ |
太空科技與生活 |
|
|
|
✔ |
六年級科學科結構 |
冊 |
單元 |
課文\範疇 |
範疇一 |
範疇二 |
範疇三 |
範疇四 |
1 |
1 |
簡單急救 |
✔ |
|
|
|
自救和求救 |
✔ |
|
|
|
2 |
1 |
能量的轉換 |
|
✔ |
|
|
力與運動 |
|
✔ |
|
|
簡單機械 |
|
✔ |
|
|
2 |
科技發展與生活 |
|
|
|
✔ |
科技與創新 |
|
|
|
✔ |
5 |
1 |
生物的分類 |
✔ |
|
|
|
植物與環境 |
✔ |
|
|
|
動物與環境 |
✔ |
|
|
|
2 |
生物的相互關係 |
✔ |
|
|
|
6 |
2 |
環境與保育 |
✔ |
|
|
|
戰爭與和平 |
|
|
|
✔ |
|
|
課程重點 |
科學探究
本課程強調讓學生就一些自然現象或事物提出問題,通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尋求答案和發現知識,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精神。科學探究並不局限於做實驗,因應不同科學問題的性質,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例如尋找規律、分類、公平測試等,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在小學階段,教師可通過「提問和規劃」(Plan)、「實施和記錄」(Do)、「整理和分析」(Analyse)和「表達和反思」(Review)四個步驟(PDAR),引導學生探究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自然現象或事物。
提問和規劃 |
基於觀察提出合理的問題 |
連繫已有知識並提出一個能回答問題的假說 |
規劃能夠驗證假說的探究方法 |
基於提出的假說和所採用的探究方法而預測結果 |
實施和記錄 |
蒐集證據/進行驗證 |
整理和分析 |
解釋和報告結果 |
反思探究方法和過程 |
表達和反思 |
解釋和報告結果 |
反思探究方法和過程 |
PDAR是順序的探究步驟。然而,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毋須在每一次科學探究活動中都要求學生親自完成PDAR的所有步驟。教師可以因應學習課題、課堂設計,並考慮學生的程度和能力,靈活地安排學生參與和經歷科學探究的不同步驟,並循序漸進地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有關科學探究過程的例子、在不同年級進行科學探究的課題例子和小學科學過程技能縱向發展架構。
工程設計與創新
本課程強調讓學生通過設計模型/產品,了解科學與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連繫,以及其為改善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好處,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在小學階段,教師可通過「界定問題和規劃」(Plan)、「建立模型和測試」(Do)、「改良設計」(Improve)和「表達和反思」(Review)四個步驟(PDIR),引導學生設計模型/產品。
界定問題和規劃 |
界定問題與與條件限制 |
蒐集資料並提出設計方案 |
評估並選擇能滿足條件限制的方案 |
實施和記錄 |
蒐集證據/進行驗證 |
建立模型和測驗 |
建立模型/產品 |
測試和評估模型/產品 |
改良設計 |
改良模型/產品 |
表達和反思 |
展示和介紹 |
反思設計方案和過程 |
本課程建議教師每年安排不少於兩次工程設計活動。教師可按學生的程度設計不同的情境,靈活調節工程設計活動的難度;亦可適當連繫其他STEAM相關科目進行跨課程專題研習。有關工程設計過程的例子、在不同年級進行工程設計的課題例子和小學工程設計過程技能縱向發展架構。
科學科書本範疇:
範疇一 |
「生命與環境」 |
範疇二 |
「物質、能量和變化」 |
範疇三 |
「地球與太空」 |
範疇四 |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
年級 |
學期 |
人文科 |
加入範疇 |
科學科 |
加入範疇 |
小一(共四冊) |
上 |
第1冊(5課) |
三、四 五、六 |
第2冊(6課) |
二、三 四 |
下 |
第3冊(4課) |
第4冊(6課) |
|
小二(共四冊) |
上 |
第1冊(2課) |
三、六 二 |
第1冊(4課) |
二、三 |
第2冊(2課) |
第2冊(4課) |
下 |
第3冊(5課) |
第4冊(2課) |
第4冊(2課) |
|
|
小三(共六冊) |
上 |
第1冊(2課) |
一、二 三、五 |
第1冊(2課) |
三、四 |
第4冊(5課) |
第2冊(4課) |
|
第3冊(4課) |
下 |
第5冊(2課) |
第5冊(2課) |
第6冊(4課) |
|
|
小四(共六冊) |
上 |
第1冊(2課) |
一、二 三 五、六 |
第1冊(2課) |
四 |
第3冊(4課) |
第2冊(4課) |
下 |
第5冊(2課) |
第4冊(4課) |
第6冊(4課) |
第5冊(2課) |
|
小五(共六冊) |
上 |
第1冊(2課) |
二、四 六 |
第1冊(2課) |
四 |
第3冊(4課) |
第2冊(4課) |
下 |
第4冊(3課) |
第4冊(2課) |
第5冊(4課) |
第6冊(5課) |
|
小六(共六冊) |
上 |
第1冊(3課) |
二、三 六 |
第1冊(2課) |
三 |
第3冊(4課) |
第2冊(5課) |
下 |
第4冊(4課) |
第5冊(4課) |
第6冊(2課) |
第6冊(2課) |
|